close



20040515 天候清朗 陽光燦爛

每回要去潛水,最痛苦的就是早上要爬起來了
北海岸的假日車潮可是十分可怕的,因而教練總愛選在清晨出發
問題是依我這種還算粉菜的潛齡
每次要跳海的前一夜,總會疑似因過度興奮而翻轉難眠...
這回又是清晨五點半出發與潛伴會合 (也就是小的我得再四點五十分前起床 )
由北二高到基隆轉省二道,沿著濱海公路
先至龍洞的潛水客棧搬運氣瓶 
與剩餘潛伴會合后,再繼續沿著濱海公路行駛
約一小時車程到了嶄新整潔的烏石港



此行龜山嶼船潛,共有15名社員參加
大多都是曾一起聚餐過,卻未一起"跳海"過的前輩
所有的潛伴,都是第一次到龜山海域潛水
加上舒服輕鬆的船潛,不用背著氣瓶爬卯澳30度的陡壁
大夥都顯得有些興奮雀躍
烏石算是觀光漁港,停靠的大多是賞鯨遊憩和藍色公路的觀光遊艇
找到了此行租用的遊艇,大夥便將氣瓶設備搬運上船 
離岸未遠時,忽然有潛伴哀叫忘了面鏡 
只得返航靠岸,就見他倆頭低低的
趕緊飛車至附近的釣魚店,隨便購得面鏡應急



再次出航,朝著神秘的龜山嶼前進,心情仍是一樣高昂
龜山嶼形成於約七千年前的海底火山爆發
原本島上有居民,但在七零年代被強制遷移後,便無人居住
一直到近年才開放觀光遊憩
此段海域位於大陸棚與斜坡的交接帶 
加上黑潮流經時帶來的豐沛浮游生物和海流帶起的深海營養鹽
據說海洋生物豐富多樣

遊艇飛速航行,海面平穩浪靜 
蔚藍的天空有雲絮飄移
剛形成的中度颱風--妮妲,仍未影響臺灣海域
海上的微風,剛好夠吹散大夥兒穿上防寒衣後的熱氣
偶見伸展著翅膀的飛魚,緊貼著海面飛行,滑翔的好遠好遠,才隱入水面
可惜相機的腳步太慢,老是捕捉不到它的黑色身影



第一支氣瓶,下在小龜卵
背上裝備,相繼跳海
小龜卵今日能見度,約十五至二十米間
第一眼印象
不同於蘭嶼海域的清澈透淨,龜山海域的海水是深深鬱鬱的藍 
整個海底色彩顯得暗沉些
但見得到數目豐碩的各類魚群在水層中悠游穿梭 
岩壁礁石也長滿美麗多樣的珊瑚海葵



這兒的海底地勢奇異崎嶇
森冷的幽暗海洋裏,大小礁岩交錯聳立
洋流沿著岩壁匯集,帶起冰寒的水流
隨著四肢划動鑽進防寒衣裡,讓人禁不住哆嗦 
不時還有微微的上升下降流將人拉下或漂起
神經繃緊地欣賞著海底生態
隨時注意著地勢和深度,貼著石壁,小心曲折前行
到了五公尺安全停留時
我們緊抓著岩石,完全沒法抵擋水流,只能被海面下的湧,牽引著前後擺盪
一上船,馬上就有潛伴禁不住,趴著船身,將胃裡殘餘的早餐,盡數送給大海了

在我這般”識海不深”的菜鳥心裡,這樣的水域海流,算是驚險刺激 
休息時,只見我們幾個蘿蔔頭 
頗有浩劫餘生的姿態,聚在一塊感嘆剛剛的水流強烈 
前輩們卻是老神在在,在吞雲吐霧間 
偶爾對咱們投以關愛的眼神,再閑閑丟來一句: 剛剛那種算小角啦~~




第二支氣瓶,選在接近龜山島側邊的淺水區
能見度較差,生態略為貧瘠的海底礁岩
只有幾隻悠游的海蛇讓人驚艷
還有許多可愛笨拙的河魨努力揮著小小的側鰭,推動著圓滾滾的身體前進
較為特別的,僅有一隻躲再礁岩下,身長約兩尺的大河魨 

相較起第一個潛點,這裡的景緻實在落差太大
加上更為寒冷的水溫
到最後,我已經是環抱著手臂瑟縮著身體在游動了
見到有潛伴上升
猶豫了會,即使氣瓶殘量仍剩約100還是跟著上浮了 

邊等著其餘潛伴,邊收拾裝備,換好衣物
這時才有心情欣賞起龜山嶼的陸上風光 
帶點藍綠色的海,映著翠綠的山崖,整座島嶼顯得原始神秘

返航時,大夥討論著,何時要在來龜山嶼潛水
因為第二支氣瓶的失望,大夥都好似尚未饜足
其實,還想再潛一支氣瓶的,不過咕嚕作響的肚皮已經在抗議了
恩~ 反正來日方長
或許下回再來,有機會,可以申請到島上晃晃吧~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rong77 的頭像
    rong77

    RONG‧RONG‧

    rong7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